【我的鐵路風景】京沈高鐵提速:賦能區域發展新活力
近日,一則消息引發關注:京沈高鐵將于7月1日正式邁入350公里時速新時代。沈陽至北京的最快旅行時間將壓縮至2小時29分,較現圖縮短15分鐘。這一舉措,不僅提升了旅客出行體驗,也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沈高鐵全長708公里,途經北京、河北、遼寧,連接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核心區域與沈陽經濟圈等重要經濟板塊,其干線地位舉足輕重。自2021年通車以來,京沈高鐵始終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常態化按時速310公里達標運營,受到廣大旅客青睞。如今,隨著安全標準示范線建設的圓滿成功,京沈高鐵實現提速,進一步釋放了高鐵路網的整體效能。
從旅客出行角度來看,提速后的京沈高鐵將縮短東北地區主要城市與首都之間的時空距離,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以北京至沈陽為例,2小時29分的最快旅行時間,使得兩地之間的往來變得如同“同城通勤”一般輕松。這對于商務出行人士而言,意味著一天之內可以在兩地之間完成更多的商務活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于廣大游客來說,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選擇,“說走就走”的旅行變得更加容易實現。此外,鐵嶺、四平、本溪等城市首次安排進京標桿列車停靠,北京至這些城市的最快旅行時間也大幅壓縮,進一步方便了沿線城市居民的出行。
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京沈高鐵的提速將密切沿線城市間的聯系,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一方面,高鐵的高速便捷使得人員、物資等能夠更加快速地流動,有利于打破區域之間的壁壘,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京津冀地區擁有豐富的科技、人才和資金資源,而東北地區則具備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通過京沈高鐵的提速,兩地之間的產業合作將更加緊密,優勢互補效應將進一步凸顯,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另一方面,高鐵的發展還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快速發展,加速城鄉融合,促進鄉村振興和區域文旅發展。沿線城市可以借助高鐵帶來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積極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為了確保京沈高鐵提速后的安全穩定運行,鐵路部門做了大量扎實細致的工作。在安全標準示范線建設過程中,國鐵沈陽局先后組織開展了線路、橋梁、隧道、牽引供電、通信信號等設備設施的適應性整治和升級改造,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高鐵安全保障體系。同時,通過采用高速綜合檢測車和時速350公里復興號動車組,對京沈高鐵上下行軌道、橋梁、通信、信號、接觸網等進行了全面檢測,對高速鐵路各系統和整體性能按照時速350公里高標運行的要求進行了科學驗證。
京沈高鐵的提速,不僅是鋼軌上的速度跨越,更是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注腳。當復興號以350公里的時速穿梭于京津冀與東北大地,串聯起的不僅是城市與城市的地理坐標,更是人才、技術、文化流動的脈絡。這條“鋼鐵走廊”正以交通為筆,勾勒出東北振興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