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甸邊境派出所: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繪就警民共治新圖景
中新網遼寧新聞6月24日電 在祖國邊境線上,有這樣一個地方——丹東邊境管理支隊永甸邊境派出所。這里群山環繞、江水蜿蜒,既有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有著復雜的社情民情。面對轄區面積廣、群眾居住分散、邊境管控任務復雜等諸多挑戰,永甸邊境派出所黨支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實際、開拓創新,通過一系列務實有效的舉措,將警務工作融入群眾生活,在守護邊境安寧、服務民生需求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打造出“警民同心,服務前行‘多元色’”黨建服務品牌。

小井泉邊的“微警務”:架起警民連心橋
“小井泉”,是永甸邊境派出所轄區內一處普通的地下水泉眼,但它卻承載著特殊的意義。此處距離派出所營區僅100米的地理優勢,讓這里成為了民警與村民交流溝通的天然平臺。不同于走進莊嚴的派出所營區,村民們在井邊勞作時,身心更加放松,沒有了戒備心,更容易和民警打開話匣子、推心置腹。
派出所黨支部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特點,將警務工作前移至小井泉邊,設立了小井泉議事點,并配套制定了信息搜集考評制度。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井臺,民警們便會完成交接班,陸續來到小井泉邊。他們或是幫村民提一桶水,或是接過村民手中的農具搭把手,在家長里短的嘮嗑中,捕捉各類有用信息,確定當日警務工作的重點方向。
為了讓信息搜集工作更加系統化、規范化,黨支部將信息詳細劃分為救助類、治安類、民生類、矛盾糾紛類和安全隱患類五大類。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分類發揮了重要作用,讓民警們能夠快速響應、精準施策。

在開春時節,村民李大姐在小井泉邊和民警小李閑聊時,愁眉苦臉地提到剛賣出去的豬仔好像比預估的重量輕,懷疑買家的秤有問題。小李立刻意識到這可能涉及交易糾紛,當即安撫李大姐的情緒,并迅速聯系相關部門一同前往了解情況。他們不僅仔細校準了秤具,還耐心地陪著李大姐和買家反復核對交易細節。最終發現是秤在運輸過程中受到震動導致的誤差,并非人為作弊。在民警的協調下,買賣雙方消除了誤會,重歸于好。李大姐感動不已,逢人就夸民警辦實事。
還有一次,村民老王家大棚里的農作物出現蟲害,噴灑農藥后卻不見效果。老王心急如焚,在井邊向民警抱怨,懷疑買到了假農藥。民警得知后,發現原來是農藥噴灑方法出現了差錯,民警找來有經驗的農戶幫忙解決,為村民挽回了經濟損失,有力保障了農戶生產安全。
鄰里糾紛也是民警們在小井泉邊經常了解到的情況。有一天,村民反映隔壁鄰居家昨夜爭吵聲不斷,擔心會引發矛盾升級。民警小王得知后,主動上門調解。他沒有以執法者的姿態生硬介入,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分別傾聽夫妻雙方的訴求,耐心疏導情緒。經過一番勸解,夫妻二人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重歸于好。小王用實際行動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
為了進一步提升便民服務水平,黨支部在小井泉議事點設立了便民服務平臺。平臺上,民警公示板清晰展示著聯系民警的照片、聯系方式,方便村民隨時聯系;反詐、法律知識在公示板上展示供村民學習。
為了充分調動民警在泉邊議事的積極性,黨支部將信息搜集成果錄入在信息搜集臺賬上,并納入民警日常考核。這一舉措讓民警們更加重視小井泉邊的工作,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推動“小井泉微警務”不斷發揮更大效能。

水上的警務站:邊境線上“流動堡壘”
永甸邊境派出所水上邊境警務站,宛如一座堅固的“流動堡壘”,矗立在小韭菜溝邊境派出所和大江口邊境派出所轄區結合部的位置。這里是過往船只的必經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它承上啟下的重要使命——承擔著二次復查的關鍵職責。
在日常工作中,永甸邊境派出所與上下游派出所建立了高效的信息共享機制。一旦小韭菜溝或大江口邊境派出所發出的漁船報備信息,永甸所的民警會第一時間獲取。憑借這一優勢,他們能夠對過往船只進行嚴格把控,有效杜絕未報備船只私自出航的情況,有力震懾了抱有僥幸心理的漁船民。
由于附近漁民地處偏遠,交通極為不便,周邊漁民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向警務站上的民警求助。這里儼然成為了一座“水上警務室”,24小時守護著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去年冬天的一個深夜,江面寒風凜冽,漁民老周的漁船在作業時突發機械故障,被困在冰冷的江面上。老周心急如焚,顫抖著雙手撥通了警務站民警的緊急求助電話。接到電話后,值班民警迅速行動,頂著刺骨的寒風,與輔助力量駕駛小船前往救援。江面寒風凜冽,視線模糊,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但民警們沒有絲毫退縮,經過1個多小時的緊張救援,終于找到了老周的漁船,并成功將其拖帶回岸。老周感動得熱淚盈眶,緊緊握住民警的手,連聲道謝。這樣的救援故事在警務站上時有發生,民警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成為了漁民心中的“守護神”。

夕陽渡的溫暖守護:關愛獨居老人的暖心工程
在永甸邊境派出所轄區的一處山坡上,居住著三戶人家。這里是碑溝村六組,小組里只有8人,七旬老人6名,五旬中年人2名。平時以種地、種果樹和放羊為生,組里有一名黨員。他們平時與外界交往甚少,村里網絡信號不穩定,平時娛樂靠家里的電視機。這里地理位置偏僻,前往此處需要先經過陸路,再換乘船只走水路,從派出所出發單程就需要近1個多小時。對于民警來說,上山開展工作困難較多;而對于居住在這里的村民而言,出一趟門更是不方便。
老人們的子女遠在外地,常常為父母的生活和安全牽腸掛肚;民警們也時刻惦記著這些老人的生活,如何保障他們的生活成為了派出所黨支部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025年6月初,經過深思熟慮和充分調研,黨支部決定啟動“夕陽渡”警民聯合幫扶機制。首先,在進組的必經之路設立了夕陽渡警民聯系箱。這個聯系箱采用半封閉設計,具有良好的防雨防潮功能,確保箱內資料的完好,供居民掌握信息使用。同時,派出所積極發動在附近勞作的年輕船家參與幫扶工作,與民警形成聯動機制。當組內老人需要生活物資、藥品,或者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幫助時,船家們會第一時間響應,及時提供援助。
為了實現更加精準的幫扶,黨支部在每戶老人家中都掛上了夕陽渡警民聯系板。聯系板上,將村民需要幫助的電話詳細劃分為緊急報警電話、救助電話和互助電話,并標注了對應的民警和志愿者聯系方式。這樣一來,老人在遇到不同情況時,能夠迅速找到正確的求助途徑。
此外,派出所還設立了每周三與老人固定時間通話的機制。每到這一天,民警們都會準時撥通老人家中的電話,與他們嘮嘮家常,詢問身體狀況和生活需求。這些暖心的舉措,不僅解決了老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更讓他們感受到了關愛,也讓警民關系變得更加緊密、融洽。
永甸邊境派出所黨支部通過小井泉議事點、水上邊境警務站和夕陽渡警民聯合幫扶機制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在基層治理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前行。他們用真心換真情,用實干贏民心,將警務工作深深扎根于群眾之中,織就了一張嚴密的平安守護網,繪就了一幅和諧美好的警民共治新圖景。在未來的日子里,永甸邊境派出所全體民警將繼續堅守崗位、履職盡責,為維護邊境地區的和諧穩定、保障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不懈奮斗,讓邊境線上的平安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