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鐵路老物件:鐵路人的精神坐標
近段時間,關于鐵路老物件的宣傳報道引發了很多讀者的精神共鳴。那些靜默的老物件留存著時光印記,沉淀著歷史記憶,定格著精神坐標,在時代加速更迭的今天,愈發顯現出不可替代的價值,讓我們知所從來、明其將往。
當復興號以350公里的時速飛馳,當數字技術重塑生活的每個角落,快節奏與碎片化成為時代的標簽。信息洪流中,我們比任 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一處精神的錨點,而老 物件正是指引方向的精神坐標。往昔歲月里,鐵路信號燈無論嚴寒酷暑始終屹立不動,用光芒為列車指引方向,其背后是鐵路人一絲不茍、默默奉獻的職業精神;站臺票承載著無數旅客的離別、團聚,傳遞著鐵路人的溫暖關愛;更迭的列車時刻表記錄了中國鐵路的快速發展,凝聚了鐵路人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堅定信念;融入幾代人記憶的鐵路老建筑默默訴說著鐵路與城市相互依存、共同成長的故事,是城市發展與鐵路變遷的有力見證…… 鐵路老物件以其獨特的歷史厚重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樹立了價值標尺,提醒我們在追求效率與創新的同時,堅守匠心和責任,尋得內心的寧靜與歸屬。
堅守本真,順應時代,在傳統與潮流的融通中反思、淬煉,這又何嘗不是對初心的守望,對血脈的傳承?愿這些精神坐標始終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一代代鐵路人在歷史與現實的對話中賡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