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鋼軌延伸“幸福路” 專列滿載“夕陽情”
在銀發經濟蓬勃興起的當下,老年群體的消費潛力加速釋放,旅游成為其中亮眼的增長點。國鐵沈陽局精準把握趨勢,自2023年5月起開行銀發旅游列車,截至目前已累計開行超350列、運輸旅客11萬人次。這些載滿夕陽溫情的專列沿著鋼軌駛向心之所向,不僅托起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成為鐵路部門主動服務經濟發展大局的生動實踐——以精準服務激活消費市場、以貼心設施升級服務品質、以產業融合賦能區域發展,在延伸幸福之路的同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以精服務激活消費市場,開辟銀發經濟“新賽道”。國鐵沈陽局打破傳統旅游列車“走馬觀花”模式,創新“慢節奏、深體驗”的沉浸式旅游產品,將老年人偏愛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深度融合,推出“巴蜀之行”“雪國專列”“阿爾山號”等特色線路。這種“量體裁衣”式的創新,精準契合老年群體對舒適與文化體驗的需求,通過長周期、大容量運輸,激活沿線住宿、餐飲等產業活力。長白山“雪國列車”帶火周邊冰雪經濟,正是鐵路服務創新釋放消費潛力的生動寫照。隨著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鐵路部門正以將“夕陽晚晴”轉化為“朝陽力量”的實踐,持續挖掘老年群體消費潛力,為銀發經濟培育強勁增長點。
以貼心設施升級服務品質,打造老年出行“新體驗”。設施的溫度,藏在細節里。從起臥扶手、防滑踏面,到定制低脂低鹽餐食、配備專業醫護團隊,國鐵沈陽局將“安全、舒適”融入銀發專列每個角落。在5月13日沈陽至烏魯木齊列車上,乘務人員為高血壓旅客提供健康監測,這一場景折射出鐵路服務從“標準化”向“人性化”的邁進。當適老化改造成為提升服務競爭力的關鍵,鐵路不僅收獲老年旅客的口碑,更通過差異化服務構建獨特市場優勢,從細微之處提升出行舒適度與安全感,讓每一次旅途都成為溫馨難忘的體驗。
以產業融合賦能區域發展,構建協同共進“新格局”。國鐵沈陽局跳出單一運輸服務框架,攜手地方政府、旅行社打造“鐵路+康養”“鐵路+研學”等跨界產品,將列車變為串聯區域資源的流動平臺。大連至海口的“候鳥式養老”專列、“沈鐵假日號”新疆之旅,均通過政策優惠與消費聯動,打破交通與產業邊界,形成“出行—消費—體驗”閉環,推動區域經濟從單點突破邁向全域聯動,以交通優勢為引擎,帶動沿線地區共享發展機遇,為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協同共進貢獻鐵路力量。
從一趟趟滿載歡笑的銀發專列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鐵路服務的溫度與精度,更是鐵路部門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與擔當。鋼軌延伸之處,幸福之路不斷拓展;專列滿載之時,夕陽溫情浸潤人心。國鐵企業以“鋼鐵動脈”的磅礴動能,在人口老齡化與消費升級的雙重背景下,緊扣民生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深化產業協同,在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書寫更多有溫度、有力度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