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年全省第一 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奮力打造東北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中新網遼寧新聞6月17日電(記者趙桂華)6月17日,中國新聞社記者由沈陽市獲悉,日前,遼寧省商務廳公布2024年度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沈陽經開區”)在參評的10家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中再奪佳績,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這標志著沈陽經開區作為區域發展引擎的示范引領作用持續增強,為沈陽市、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筑強經濟發展“主陣地” 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
矚目的成績源于不息的奮斗。近年來,沈陽經開區積極推進創新提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充分發揮制造業基礎優勢,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持續提升通用裝備、電力裝備、專用裝備等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如今,沈陽經開區“智”造轉型碩果累累: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等18個項目獲批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1100千伏特高壓變壓器等25個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世界功率最大的核主泵等一批產品實現國產替代;沈陽機床打造“國之所需、我之所能”的工業母機,沈陽鑄造研究所、三生制藥成為國家級鏈主企業,特高壓電工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星火•鏈網”沈陽超級節點及骨干節點上線運行,累計實施“智改數轉”項目220個,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綠色制造體系示范企業達到25家,獲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全力以“國之重器”服務“國之大者”。

激活創新轉型“驅動器” 培育全球化科技創新生態
沈陽經開區堅定不移走創新路、吃技術飯,加快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積極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創新生態,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加快。實施重點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66項,透平機械煤液化成套技術等17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鐵路信號等8家企業獲評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微控飛輪儲能成為裝備制造獨角獸企業;建成全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23家;獲批“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沈陽鑄造研究所技術團隊成為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沈鼓集團培育出國家卓越工程師,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德企業合作基地”建設在加快。組建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創新委員會,被納入中德副部長磋商機制,設立德國離岸創新中心,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打造全生命周期企業服務平臺,構建雙元制職業教育、知識產權保護等“五大體系”,與300多家德國及歐洲機構、協會、企業制度性舉辦“德國鐵西日”“德企沈陽行”等經貿交流活動;完善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國際泵道公園等公共服務功能,全力打造中國制造與德國工業4.0戰略合作試驗區。

構建對外開放“橋頭堡” 打造高水平開放合作平臺
沈陽經開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聚焦建設中歐合作新標桿,以國際視野鏈接全球資源,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頭堡”。
在企業“走出去”方面,支持北方重工等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水利、礦山總承包工程,鼓勵三一重裝等搶占國際訂單;在“引進來”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引進寶馬、米其林等世界500強企業84家,采埃孚、安川電機等外資企業600余家,寶馬在沈投資已超千億元,沈陽成為寶馬集團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同時,不斷完善開放基礎設施,中歐班列直達園區企業,開通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國家級生產型物流樞紐基地,打造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沈陽市鐵西區(經開區、中德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沈陽經開區將聚焦“建設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主力軍、打造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核心區、在沈陽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中繼續沖在前、扛大旗”的目標定位,繼續在國家級經開區中爭先進位,勇當遼寧建設“六地”的開路先鋒,奮力打造東北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本文圖片均由鐵西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