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金山污水處理廠:“中西醫結合”助力防汛備汛度汛
隨著梅雨季的到來,長株潭迎來汛期的關鍵時期。日前的強降雨,株洲金山污水處理廠日處理峰值達到3.97萬m3,刷新今年水處理紀錄。為推進平穩度汛,株洲金山污水處理廠通過優化水治理措施、制定削峰錯峰預案、調配庫容等加強防汛備汛工作,守護株洲市用排水、輸供水安全。
株洲金山污水處理廠位于株洲市荷塘區,占地61.7畝,由中交二航局負責建設運營。污水處理廠是由粗細格柵、曝氣沉砂池、改良型AAO生化池、二沉池等11個構筑物組成,采用了哈希、景津、世亞先進的設備、系統,污水經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三大環節處理后水質達到《湖南省城鎮污水處理廠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DB43/T 1546—2018)中的二級標準(該地方標準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水質要求),水量可達3萬噸/日,為周邊約1800公頃、7萬居民及企事業單位水安全提供服務。
汛期來臨,對中交二航局金山污水處理廠來說都是一年一度的“大考”。伴隨汛期突如其來的強降雨,夾雜著生活污水、地表雜物等污水,以遠超平常的水量涌入污水處理廠。如處理、調控不及時,容易造成污水溢流,對周邊水環境造成威脅。
為加強備汛、保證水安全,在運用數智化檢測系統、加強實時數據分析之外,污水處理廠還制定了削峰錯峰預案,通過提前調節水質水量、事故池暫存等措施,對強降雨造成倍增的來水進行調控。同時,提前開展備用沉淀池、水處理設備的檢修和調試,清理存量的污泥,騰挪調配留足庫容,加大藥劑、設備配件的采購等,讓防汛與備汛協同共振,確保污水處理各環節有效穩定運行。
“水體跟人體一樣,有自身的‘免疫系統’。污水中的污泥含有活性生物菌,是天然無害的滅病毒“抗體”。由于污水自帶的污泥中活性生物菌含量少,所以需要人工培育和添加才能更好達到清潔水體的作用”。中交二航局污水處理廠項目負責人錢志東說。面對驟增的污水量,技術團隊通過在AAO生物池等前端加大“活性污泥”的培育和投入量,活性污泥如同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以超強的分解能力,通過“中醫療法”消化污水中增量的有機物和污染物,最大限度提升水體自身凈化能力和水體質量。
在消毒池旁,工作人員密切關注著次氯酸鈉等化學藥劑的投放情況。面對汛期來水復雜、水質變化迅猛,精準調整藥劑用量、優化“西醫”療法,將廠區出水余氯含量始終控制在每升水0.04至0.06mg的安全區間。調控藥劑用量不僅能夠更快捷、高效提升處理質效,也能防止化學藥劑過量使用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守護好生態環境的最后一道關卡。通過藥劑在后端清潔水體的精準消殺同樣毫不松懈。
據悉,中交二航局金山污水處理廠通過防汛備汛和度汛的穿透管理,面對汛期遠超平日水量的壓力,經受住了投入運營4年以來的“考驗”,他們用央地合作的行動詮釋著守護水安全的使命與擔當,為城市的生態環境筑牢堅實根基,讓居民能夠安心,暢享美好生活。(通訊員 張亞 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