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電煤運輸“鐵擔當”為“清涼一夏”保駕護航
夏至將至,一列列電煤列車穿行在祖國大地上,為各地電廠源源不斷地運送煤炭物資,而這正是鐵路部門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的生動實踐。
電煤保供,守護的是民生“基本盤”。從每家每戶的空調、冰箱到醫院的醫療設備,從商場的照明到工廠的生產線,穩定的電力供應是現代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石。鐵路部門通過開辟綠色通道、優化運輸環節,為電煤“優先發運”保駕護航。每一度電的穩定輸出,都凝結著鐵路部門為民生保障傾注的心血。據了解,沈陽鐵路部門管內55個鐵路直供電廠電煤存量保持在20天以上,最大可耗天數達34天,安穩度夏已經成為必然。
精準協調,體現的是服務“精細化”。當鐵路部門與地方政府、上下游企業建立了動態協調機制,實時監控電煤的供、存、耗、卸全流程。這種精細化管理的意義不僅在于效率提升,更意味著鐵路部門能夠精準計算出不同區域、不同電廠的“能源余糧”儲備情況。從避免“大水漫灌”式的粗放運輸,到位電煤補給提供準確運力投放,這種精準協調,體現的是服務“精細化”,浸潤的則是民生“獲得感”。
肩扛使命,彰顯的是保供“鐵擔當” 。鐵路作為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國民經濟大動脈,其價值早已超越“運輸”本身,電煤運輸保供的實踐,映照出鐵路社會公益屬性的根本底色。每一次車輪的鏗鏘前行,都是對民生福祉的無聲承諾。
當我們在舒適環境中安然度夏,不妨稍作駐足,是那些晝夜不息、默默奔忙的電煤列車,讓酷暑中的“清涼”變得理所當然。它們承載的不僅是黝黑油亮的煤炭,更是讓人們享受美好生活的珍貴能量。鐵路部門以“鐵”一般的擔當,為保障民生筑牢堅強防線,全力為“迎峰度夏”交出一份滿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