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急救”到“會應急”沈陽鐵西區打造應急培訓新樣板
中新網遼寧新聞6月16日電(記者趙桂華)居安思危,方能防患未然。為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基層安全保障體系,近日,鐵西區凌空街道六小區社區積極整合多方資源,聯合沈陽市善若水公益服務志愿中心、手牽手志愿服務隊及鐵西區紅十字會,開展了一場“專業社工+志愿服務”應急培訓活動,凝聚居民代表、志愿者團隊和社區干部的力量,著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反應迅速的應急志愿服務尖兵隊伍。


理論實踐雙驅動 急救技能入人心
培訓現場,鐵西區紅十字會的專業急救講師采用“理論精講+實景模擬”的教學模式,對心肺復蘇、創傷包扎等核心急救技能進行了系統而深入地講解。特別是針對AED除顫儀的規范操作,為確保居民能夠輕松理解和掌握復雜的急救流程,講師將操作步驟進行了細致拆解,一邊耐心講解一邊親自示范。在實操環節中,采用“一對一指導、分組模擬演練”的方式,及時糾正學員的操作動作,并詳細解答學員提出的問題,讓大家在反復練習中熟練掌握急救要領。
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讓參與培訓的居民和志愿者們收獲滿滿。“這種沉浸式的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AED除顫儀在緊急救援中的重要性。在社工專業細致地講解和志愿者耐心周到地指導下,我也學會了正確的使用方法。”手持模擬操作證書的居民王先生難掩激動地說道。志愿者李女士也表示,將把培訓所學的知識技能充分運用到日常巡查和社區服務工作中,不斷提升自身應急響應能力,用行動踐行“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志愿服務理念。


深化模式固根基 共筑安全新屏障
應急培訓既是守護生命的“重要一課”,更是筑牢基層防線的“基石工程”。此次培訓借助專業力量,對社區應急隊伍進行了系統化培訓,有效提升了隊伍的操作規范和服務水平,同時依托廣泛的志愿網絡,促進了應急知識的普及推廣,讓更多人掌握了實用的急救技能。
凌空街道六小區社區書記王羽蘭表示,社區將持續深化這一創新培訓模式,通過常態化開展培訓課程和情景化應急演練,將應急救護技能融入社區治理體系,推動“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安全理念扎根基層。未來,社區還將以“愛鐵西,建家鄉”的使命感,凝聚各方力量,為居民構建起堅實可靠的生命安全屏障,助力鐵西高質量發展,共建美好家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