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荔枝專列”讓荔枝“鮮”人一步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首開高鐵“荔枝專列”,將茂名荔枝快速運往華中地區,實現“朝發午至”的高效配送。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解決了荔枝保鮮運輸的難題,更展現了現代物流體系在推動鄉村振興和區域協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賦能,破解生鮮運輸難題。荔枝素有“一日色變、三日味變”的特點,傳統運輸方式難以保證新鮮度。此次高鐵專列采用“冷鏈陸運+高鐵快運”模式,通過三重防護包裝、智能溫濕度監測和專業押運團隊,將鮮果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相比傳統陸運,高鐵運輸效率提升3倍以上,茂名至武漢最快24小時可達。這種科技賦能的物流模式,為生鮮農產品的高效流通提供了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產業聯動,助力農民增收。高鐵專列不僅是一條運輸通道,更是一條助農增收的致富路。中鐵快運聯合京東、順豐,打造“物流+電商+農業”的聯動模式,通過“直播帶貨+高鐵快運”幫助荔農拓寬銷路。一方面滿足華中消費者對高品質水果的需求,豐富“果盤子”;另一方面整合鐵路運力與電商物流優勢,形成“干線運輸+末端配送”全鏈條服務,為跨區域產業協作提供可復制的“大灣區經驗”。這種區域間的優勢互補,打破地域限制,推動資源優化配置,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路徑。
區域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荔枝專列”不僅是物流創新,更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典型案例,滿足了消費者對新鮮水果的需求,也促進了大灣區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拓展。同時,高鐵次日達服務讓荔枝48小時內直達全國主要城市,避免了果賤傷農的問題。這種產銷一體化的模式,既保障了農民收益,也優化了農產品供應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思路,生動詮釋了鐵路部門服務“三農”的使命擔當。
高鐵“荔枝專列”的成功運行,是科技、物流與農業深度融合的成果,也是鐵路部門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不僅提升了農產品流通效率,也為農民增收、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提供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