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空指部”上崗 完成高考保電首秀
中新網遼寧新聞6月8日電 (通訊員 史靈豐)“20條高考保電線路的巡檢結果報告單已生成,未發現架空新增缺陷。”6月7日,國網沈陽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工曲原緒在電腦前即完成了高考保電線路的巡檢工作。這不僅標志著國網沈陽供電公司以無人機智能機巢為基礎打造的“空中指揮部”正式上崗,也是該技術在高考保電現場的首秀。

為進一步挖掘無人機在電力運檢中的場景融合價值,拓展應用邊界,國網沈陽供電公司在和平區試點部署三處無人機智能機巢,通過模擬航空指揮體系的高效調度邏輯,為電網巡檢無人機打造集“自主起降、能源補給、數據處理、任務規劃”功能于一體的“空中指揮部”,讓電力巡檢人員從“人工跑腿”徹底邁向“云端掌控”,以科技手段提升供電運維水平。
當天早7時,在高考考生還未進入考場前,遠在“空中指揮部”的運檢人員就已經通過系統完成了8個考點的供電線路巡檢,無人機返航后自動將巡檢數據上傳至無人機管控系統。運檢人員將巡檢數據導入到AI圖像缺陷識別系統中,經過多尺度特征融合技術的配電缺陷檢測算法生成巡檢結果報告單,為線路精益化運維提供參考。

傳統的無人機自主巡檢依賴人工操控與現場部署,面臨續航有限、數據回傳滯后、復雜環境響應不足等痛點。“空中指揮部”上崗后,無人機在完成巡檢任務后可精準返航“歸巢”,實現“即充即飛”,單日巡檢時長提升3倍以上;關鍵隱患信息5分鐘內即可直達運維終端,讓隱患排查從“事后處理”轉向“事前預警”。在實際應用中,三處無人機智能機巢還可以形成“體系作業”能力,每個機巢巡檢半徑為3千米。在高效執行巡檢任務的基礎上,還可以互為備用,迅速響應支援臨時故障查找、工程驗收、現場安全管控等工作。
在“空中指揮部”上崗前期,具備超視距機長資質的曲原緒帶領無人機巡檢團隊開展無人機智能機巢和無人機管控系統的調試,并圍繞無人機巡檢航線制定、巡檢數據跨系統對接等技術難點展開攻堅,制定了168條適合和平區空域飛行的巡檢航線,編寫了“照片-桿塔”基礎數據關聯數據軟件,從現場巡檢、數據處理、調度指揮等多環節壓縮巡檢時長,提升巡檢效率。
同時,該團隊還嘗試在12條航線中進行無人機巡檢與AI大模型相融合。在無人機對電纜線路通道巡檢時,用實時的視頻流數據,結合實時AI識別破路工程車輛,精準識別大型工程車輛作業動態,實時發送預警信息,從源頭遏制電力線路遭遇外力破壞事件的發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