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掃帚“掃”出精氣神,一張值日表“擦”亮責任心
沈北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以“無物業化”淬煉機關作風
中新網遼寧新聞6月5日電 每天早晨,在沈陽市沈北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辦公樓內,沒有保潔員的推車聲,只有一個個干部職工手持拖把、抹布,在樓道間穿梭忙碌。這個30多人的團隊中,退役軍人占三分之一,他們用一把掃帚、一條抹布,硬生生將“過緊日子”的剛性要求,淬煉成了機關作風建設的“硬核樣本”。
從“被服務”到“自服務”的覺醒
每天下班前15分鐘,事務局4樓走廊里,工作人員就開始收拾走廊、衛生間、垃圾桶,有的用降解黑色塑料袋撿拾各房間垃圾,有的用白醋擦拭飲水機水垢,有的連踢腳線縫隙都要用牙刷清理。
“以前有物業時,下班拍屁股就走人。”分管負責人坦言,過去習慣于“被服務”,辦公區衛生依賴外包。今年起,退役軍人事務局以“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切口,率先取消物業保潔服務,辦公區實行個人負責制,自己打掃自己的;將會議室、走廊、廁所等公共區域劃分為12個責任區,實行“6人一組、男女混合、3天輪值”的“部隊化”保潔制度。每一組中,必有退役軍人擔任組長,以“交接時兩組組長共同驗收,上一組未達標絕不交班”的鐵律,倒逼責任落實。
“自己不收拾,就不知道愛惜。”退役軍人出身的職工胡寶德說,如今全員動手打掃,順手擦拭的行為養成了,連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也養成了。
一把掃帚里的“作風大練兵”
在沈北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保潔不再是“走過場”,而是一場“作風大練兵”。
“細節控”式交接:每組值日生需提前15分鐘到崗,與上一組共同檢查地面、窗臺、廁所、消防栓等20項細節,連飲水機水垢都要擦拭干凈。
“主人翁”式巡查:每天下班前,全體職工需完成“三關一查”(關燈、關電、關窗、查隱患),消防安全意識與保潔質量同步提升。
“老兵帶新兵”式傳承:退役軍人主動擔任“衛生教官”,手把手教年輕干部疊抹布、排拖把,將部隊內務標準融入日常。
“過去以為機關工作就是‘動動嘴’,現在連拖地都要講‘戰術’。”入職半年的新職工小王笑稱,自己已從“保潔小白”進化為“擦窗能手”。
從“緊日子”到“精氣神”的躍遷
沈北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無物業化”實踐,恰與上級要求“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同頻共振。在這里,節約的不是一把掃帚、一塊抹布,而是轉變了“等靠要”的惰性思維;提升的不是保潔效率,而是強化了“我的崗位我負責”的責任意識。
“一把掃帚掃出的是作風,擦亮的是形象。”沈北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說,下一步還將把“軍事化保潔”經驗延伸至業務工作,將“內務即戰斗力”的理念轉化為機關效能提升的抓手,推行“任務認領制”讓“過緊日子”成為淬煉機關效能的“磨刀石”。
如今,走進該局,窗明幾凈的辦公區、整齊劃一的檔案柜、一塵不染的消防通道,無不彰顯著這支“退役軍人”的精氣神。而他們用行動證明:過緊日子,不僅不會“掉面子”,反而能掃出機關作風的“新天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