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陸海聯動織密運輸網 多措并舉激活發展新動能
在渤海之濱與松遼平原之間,一列列滿載貨物的列車串聯起內陸與海洋的發展脈動,沈陽鐵路部門以通道建設為“筋骨”、產品供給為“血液”、運輸效能為“神經”,構建起立體高效的物流體系,為東北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通道建設破壁壘,數據聯通助協同。鐵路部門以港口為“海向支點”,以沈陽、長春為“內陸樞紐”,編織起海鐵聯運精品線路網,以集裝箱業務辦理點與95306網站相互結合的方式,打通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貨物周轉效率。這種“硬件+網絡”的雙重建設,讓鐵海聯運從傳統的“運力疊加”邁向“智慧物流”。鐵路部門以通道建設為畫筆,在東北地圖上勾勒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圖景,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產品供給優服務,一企一策解痛點。面對不同企業的差異化需求,鐵路部門讓物流服務從“標準化套餐”升級為“定制化菜單”,解決企業運輸的痛點難點。從大宗貨物到精密設備,從傳統產業到新興業態,鐵路部門的海鐵聯運產品始終貼著市場需求同頻成長,本質上是將鐵路從“運輸提供者”重新定位為“物流解決方案設計者”,既為企業破解裝卸損耗、周轉低效等痛點,更以專業化的服務提升產品流通效率和企業競爭力,讓企業更加安心、放心、省心。
運輸效能節節攀升,質量效益雙優并進。效率是物流的生命線。鐵路部門以“壓縮時間成本、提升周轉效率”為核心,在運輸組織、裝備升級、管理創新等維度展開全方位攻堅,加快推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冷藏班列,讓生鮮物資10小時內抵達終端;長白山“礦泉水班列”將運輸時間壓縮至24小時。憑借高效的物流體系,產品能夠以更快的速度交付客戶,搶占市場先機;優質農產品能夠以最新鮮的狀態走向全國市場。鐵路部門在運輸效能上的突破,正成為推動東北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為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潮起渤海灣,風勁正揚帆。鐵路部門以廣袤路網為基石,持續深耕海鐵聯運領域,讓鋼鐵動脈在山海之間奔涌不息,為東北經濟發展助力護航,在振興發展的征程中續寫更多“鐵海聯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