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多措并舉 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
大連理工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圍繞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全力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創新實施“思政引領、書院育人、學域培養、智創領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思政引領,構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依托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打造思政課案例教學、小班研討、情景體驗、行走課堂、專題講座五大教學品牌,在課堂中引入“重大工程:中國力量的靚麗綻放”等符合時代特點的鮮活案例,探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努力拓展學習時空,讓思政教育更加溫暖鮮活、可親可信。打造由主題展覽、研討書屋、演示互動三大功能板塊構成的沉浸式學習情景,開設形勢與政策課“百人百講”、校外實踐“行走的思政課”等,使學生堅定信仰、錘煉本領。重構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在課程層面落實育人功能,針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考評、教學成效、教學改進五方面,將價值塑造、思政融入、素質評價、育人效果、學習體驗等作為考核指標;在教師層面將課程思政育人成效作為名師評審、職稱評聘的首要指標;在教材層面組建專家組對教材思想性、科學性指導把關,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入腦入心。
書院育人,打造綜合素質培育新載體。相繼成立覆蓋全體師生的數字書院、涵蓋九個學域類別的實體書院,探索書院教育新模式。數字書院為學生創設線上學習家園,聘請導師團隊甄選精品在線課程資源、開設線上通識講座,引入世界一流高校開設的國際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課程100余門,幫助學生掌握多學科知識結構,提升國際視野與跨學科研究能力。實體書院貫通中西書院制組織模式,打造學生學習生活一體化社區,面向學生成長成才需求,開設提升學習力、思辨力、研究力、創造力、領導力的育人課程70余門,強化學生素質教育。發揮物理空間熏陶浸潤作用,改造學校公共空間千余平方米,為實體書院建設各具特色、師生共有共享的育人空間。大煜書院通過“新生提案”活動支持學生自主規劃建設理想的生活家園,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書院社區功能設置、創意構想、裝飾設計等,彰顯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和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令希書院通過“光影敘事”紀錄片展映、“追光而行”朋輩榜樣引領等,傳承錢令希院士科教報國情懷、開拓創新精神和嚴謹治學風范。
學域培養,開拓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建立跨學科門類、跨專業大類、跨本研層類的學域培養模式,以深度交叉融合的“學科集群”培養人才,設計統一的數理人文基礎課程,基于項目、案例、設計、創造等升級重構專業教育課程,開設面向新興領域、未來科技的選修課程,為學生構建基礎扎實、面向前沿、交叉復合的知識結構。各學域統一規劃“域內任選、跨域可轉”培養途徑,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選擇權,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在學域共通培養的大框架下,建立“主修專業+微專業+輔修專業+雙學位專業”立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主修專業聚焦培養學生專業核心能力,圍繞學術大師、工程帥才、行業精英、治國棟梁的培養目標,更新130余套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微專業涵蓋科技人文、綠色生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10余個方向、600余門微課程,學生可在機器人創新工坊、分子設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完成規定學分要求后獲得相應證書。構建主輔修、雙學位多元培養通道,實現工工交叉、文理滲透、理工融合,學生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智創領學,引領數智教育學習新范式。聚焦數智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方向,高標準謀劃“未來學習中心”,創建“智能+”制造、建造、生物、化工等“虛實共生—智能互聯—人機協同”未來課堂,學生可通過VR、AR智能裝備等進入工業元宇宙、6D生命模型、分子級AI設計平臺等智能化學習場景,打破線上線下、理論實踐間的壁壘,塑造面向未來教學新形態。升級建設“大連理工大學數智教學平臺”,打造數智課程200余門,學生可運用“小工”智能體開展深層次探究式學習,獲得學習過程的個性化指導和學習成效的精準化反饋,有力提升學生數智素養。實施《大連理工大學新時代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案》,構建雙創課程、創新實踐、科創競賽、創業孵化“四級遞進”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打造5500余平方米的國家級眾創空間、15個創新實踐基地、12個創客工坊、30個創意工社、22個創新實踐班,支持學生知識創新、能力創新、素質創新,努力將學生培養成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高質量拔尖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