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蘸勤奮筆墨寫擔當
董洋是沈陽通信段蛟河車間主任,共產黨員。提起他,車間干部職工有很多故事可講。“能吃苦”“體諒人”“太嚴厲”,是他身上最鮮明的標簽。他1986年出生,2008年參加工作。從通信工、工長、技術專職、車間副主任到車間主任,一步一個腳印,走得踏實而穩健。
能吃苦的憨小子
2011年,董洋在吉舒通信工區任通信工,跟著身為工長的師父學會了鐵路通信工作的基本功,憋著勁想干好工作。8月份,工區接到任務,更新架空桿路纜線,需要布放吉林到口前區間20公里光纜。12芯光纜很粗,長長的一盤光纜要拉伸開,放到地面上去,需要很大的牽引力拉著往前走。工長找附近的農民雇用了一頭老牛,大家把光纜頭拴在牛身上布放纜線。頭頂驕陽似火,鐵路線兩側荊棘叢生,老牛走了幾百米就扛不住荊棘的刮刺,怎么也不走了。一邊是等待掛纜的施工,一邊是“罷工”的老牛,董洋急了,他走上前,把光纜頭從牛身上卸下來,扛在自己肩上,大步向前走去。晚上收工,他的臉上、手臂上遍布荊棘劃痕,工友們心疼不已,他卻毫不在乎。
為職工排憂解難
從吉舒通信車間通信工一路走來,董洋身邊的小伙伴對他的欽佩與日俱增。他用一片熱心真誠待人,遇事有擔當,善于溝通協調,總有辦法解決棘手問題。他性格粗獷豪放,卻不時流露出細膩貼心的一面。車間四個工區,他面面俱到,精力管理。有工長連續帶領職工“天窗”作業,他會主動提出替代工長出“天窗”,讓工長歇歇。每周兩三個“天窗”是常事,而他即使連續“天窗”也會在第二天稍做休息就來到車間。無論多忙多累,職工的困難他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今年2月,董洋來到檢查分析工區,無意間聽到職工張坤打電話,好像遇到了困難。原來張坤前一天剛拿到駕駛證,第二天就去長春買了車。把車從長春開到吉林,他心里很是沒底。打電話求助長春的朋友,卻碰上朋友有事,一時愁眉不展。董洋回到辦公室,在頭腦里搜索一下自己長春的朋友,一個電話,叮囑朋友一定要把張坤的車平安送到吉林來。多年好友拿他沒辦法,他豪爽地一句“來吉林喝酒”就解決了職工的燃眉之急。
職工家里有困難,他都很體諒,早早安排回家處理,從不讓職工有心里負擔。大家都說“只要請假,主任從來不會為難,他總是及時安排人頂替工作,讓我們能安心處理家事。這樣的領導,咱一定得好好干工作呀。”
落實制度不含糊
自從擔任車間主任以來,董洋深感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他發揚軍人作風,落實工作有力度、更有速度。主持車間會議,向來干脆利落,善抓重點,工區解決不了的問題,調集車間力量全力解決。他充分運用激勵機制,倡導獎懲分明,每次車間月度會,他都精心準備,梳理問題,對職工發現消防、人身、設備隱患問題的行為進行獎勵;對于違章作業,出現安全隱患的行為,給予嚴肅考核。通過大力褒揚先進,共同分析存在的問題,舉一反三,汲取經驗教訓,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
3月11日,董洋帶領車間職工配合安圖西至延吉西區兩網融合施工。他嚴格落實入網工作要求,組織施工單位和車間配合施工人員列隊,把工具擺放整齊,認真檢查清點。他說:“對待入網工具檢查,真得發揚小東精神,一點不能差,差一點也不行。”他耐心給施工單位講解“一二四五”制度。“一定,定人定責。二檢,裝卸點回檢,往返程巡檢。四錄,進網前錄像,作業后錄像,巡檢時錄像,出網后錄像。五清,出庫前清點,進網前清點,作業后清點,出網后清點,入庫后清點。”他如數家珍,把制度裝進腦子里,也落實到行動上。在清點工具過程中,他發現有一個工具反光條脫落,便找到施工負責人,要求立即按照標準粘貼好。他嚴厲地說:“反光條脫落了,夜間作業很容易看不見,遺留在現場刮碰高鐵列車多危險哪?咱們得為高鐵列車運行安全負責啊。”
17載職業歷程,董洋用辛勤的汗水抒寫責任與擔當,未來的路相信他會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