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里的“勞動節答卷”
5月1日清晨,天邊剛泛起魚肚白,曹密那高大而干練的身影已出現在車間的集合點。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堅定勁兒,迅速地清點著人數,聲音洪亮地部署當日工作:“大伙都聽好了,今天咱們去新賓隧道1號斜井,靜態驗收平推檢查,這活兒關乎工程質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說罷,大手一揮,帶領著6名職工奔赴施工現場。
曹密是沈陽高鐵基礎設施段撫順高鐵綜合維修車間主任,自2024年3月參加沈白介入工作以來,他憑借出色的專業素養與組織能力,迅速成為項目推進的中流砥柱。
沈白高鐵隧道占比大,周邊地質條件復雜多樣,安全風險高。針對這一情況,曹密結合車間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工作安排,加強對隧道滑槽安裝、隧道防水板及保溫板鋪設、二襯澆筑等關鍵工序進行細致檢查。
“敲擊檢查是發現隧道病害的‘聽診器’,每一次敲擊都關乎高鐵運行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每次下隧道作業,曹密總是沖鋒在前。即便隧道內悶熱潮濕,安全帽檐滴落的汗水模糊雙眼,他也只是用沾滿泥漿的衣袖匆匆一擦,便繼續全神貫注地排查設備隱患。在他的帶領下,車間職工始終保持高度警惕,不放過任何細微異常。
作為管理者,曹密深諳“身教勝于言傳”的道理。在施工現場,他主動承擔起“導師”角色,為青年職工開展業務培訓。從檢查標準到重點部位,從作業流程到質量要求,他都耐心細致地講解,幫助年輕職工快速掌握介入工作要點,為項目有序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在幽暗深邃的隧道中,曹密與工友們手持照明設備,憑借豐富經驗和專業技能,通過眼看、耳聽、手觸等方式,對隧道結構進行細致檢查。發現混凝土不密實部位,他們果斷使用敲擊錘清除隱患;遇到裂紋等病害,則及時用噴漆標注、拍照留存,并建立詳細的病害檔案,確保問題“發現一處、記錄一處、整治一處”。敲擊錘與隧道二次襯砌的碰撞聲,在狹長的隧道中此起彼伏,交織成一首震撼人心的勞動交響曲。
一年多來,曹密幾乎沒休過一個完整的周末和節假日。隧道里的高溫和潮濕,讓他的工裝洗了又洗,都褪了色;長期握敲擊錘,手掌磨出了厚厚的繭子。他記不清有多少個日夜,在結束檢查后,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出隧道,手機里滿是家人發來的未讀消息。但他心里清楚,沈白高鐵是重點工程,自己的工作容不得半點懈怠。“等高鐵通車了,看著列車安全駛過,再累也值了。”曹密常對身邊的同事說,而這句話,也是支撐他堅守崗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