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服務助力開啟“春日引擎”
清明時節,春意盎然,鐵路以其獨特的力量,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據國鐵沈陽局數據顯示,4月3日至7日的清明假期鐵路運輸中,預計發送旅客405萬人次,日均達到81萬人次,同比增長3.8%。這一串串數字,不僅映照出旅客出行的強烈意愿,更預示著鐵路運輸在清明假期的繁忙與活力。
面對蓬勃的出行熱潮,沈陽鐵路部門迅速響應,精準對接“春日經濟”,科學規劃運力布局。計劃加開臨客及高峰線82對,列車開行總對數達到524對,確保了旅客出行的便捷與高效。同時,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線路,如大連、沈陽、撫順北至廣州、深圳的旅游專列,以及首開長春至阿爾山間的臨客列車。這些舉措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出行體驗,更將沿途的美景串聯起來,讓游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帶動了沿線地區餐飲、住宿、購物等產業的發展,為東北地區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沈陽鐵路部門在服務創新上也下足了功夫。針對老年旅客的出行需求,開行了大連至鷹潭的“銀發專列”,讓老年人也能乘高鐵輕松奔赴各大熱門景點,享受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一舉措不僅滿足了老年人的出行愿望,更實現了鐵路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此外,清明期間多趟列車還開設了“溜娃車廂”,通過提供嬰兒護理臺、益智玩具區以及列車員化身游戲王等創新服務,讓帶孩子出行的家庭享受到了便捷與舒適。這一貼心舉措不僅解決了家長帶娃出行的難題,更彰顯了鐵路部門對民生需求的精準洞察和積極回應。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里,鐵路以“硬核數據+柔性服務”為雙輪驅動,全面發力,助力開啟了“春日引擎”。在踏青賞花、便民惠農等多個方面,都彰顯了責任與擔當。一張張旅客滿意的笑臉,構成了鐵路惠民的立體圖景,實踐充分證明,新時代的鐵路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造福人民的民生工程、拉動經濟的強大杠桿。
從“賞花專列”到“銀發專列”,再到“溜娃車廂”,鐵路正以“春日引擎”之力,為人民群眾的美好出行提供了堅實保障,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持續輸出“鐵”的擔當——速度不減速,服務有溫度,惠民顯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