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四地市聯動迎百家投資機構調研科技企業——硬科技+開放樞紐雙輪驅動 引投資機構加入東北振興
中新網遼寧新聞3月26日電 (季紹華 刁海洋)科技春來早,投資遼寧行。26日晚,全國30位頭部投資機構與產業專家代表將抵達遼寧,機構與專家分別來自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國內各發達地區,包括復星創富、中科創星、國科創投、浙商創投、高榕資本等25家。
機構與專家此行抵遼將參加由遼寧省科技廳、遼寧省金融局、遼寧省財政廳、遼寧省工商聯聯合主辦的“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系列行動”活動,活動包含遼寧省四地市科技企業調研行與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系列行動啟動大會兩部分。
科技牽頭解決產業資本“兩頭難”
27日至28日兩天時間,國內機構調研團將與遼寧省科技廳、遼寧省財政廳、遼寧省金融局、遼寧省工商聯邀約的省內投資機構代表50余人匯合,走進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錦州市、營口市,開展“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系列行動”活動的科技企業首場調研。
80人遼寧調研團將覆蓋遼寧四地市,五賽道,100余家科技企業。
經遼寧省科技廳評估分析與國內機構提前對標,首場調研行動聚焦遼寧諸多新質生產力產業賽道中的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五領域。
深入遼寧科技企業,分析遼寧新興產業,對標企業專業需求,精準幫機構篩選挖掘遼寧省理想標的。找準企業技術路徑、商業模式、所處領域,趨勢前景,明確企業成長期、成熟期、擬ipo等不同階段所遇不同困難,提供解決路徑。
遼寧省科技廳聯合政府職能部門,開春行動,當擔作為,挑起資本與企業供需兩端,組織調配政府、機構、企業、平臺間多力協同,賦能打造遼寧科技金融產業新生態,為東北振興高質量發展,2025決戰決勝之年新質生產力高標準發展,首季開門紅,堅定省域產業企業發展信心,提供精準服務。面向全國投資機構展示遼寧誠信開放營商環境,眼見為實,兌現政策。
航空航天 遼寧硬核 供應鏈協同形成省份效應
遼寧省踐行培育企業社會主體地位響亮諾言,挖出四市科技企業100余家,捧到“80人遼寧調研團”面前,也充分展示黨的二十大以來遼寧培育孵化新質生產力的家底與硬科技。
來自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的投資人早明晰,遼寧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擁有無可比擬的裝備制造(如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設備)、石化、冶金、重工等產業基礎優勢。從整個產業鏈條發展上看,遼寧是典型的裝備大省,傳統優勢產業在確保國之重器、安全所需的前提下,更早一步實現技術迭代、產品升級。
在智能化改造如工業互聯網應用、工業母機;綠色低碳轉型如氫能儲能、大數據人工智能;國產替代高端裝備集成電路封裝設備等應用場景里,遼寧的企業、產業,科技、技術,產品、專利等都是行業權威。
航空航天賽道在遼寧人日夜奮戰突破卡脖子技術進程中,研發出領先的發動機核心技術,包括航空材料,已在遼寧形成重要突破。
產業鏈上游,沈陽黎明航發(中國航發集團旗下)在單晶渦輪葉片和粉末冶金渦輪盤領域實現國產化突破,并在國內渦扇系列發動機廣泛應用,支撐主力戰機量產。
中科院金屬所(沈陽)研發的激光選區熔化(SLM)技術用于航空發動機復雜構件制造,已中試應用。
央國企與科研院所的領頭示范,促成軍民融合新省域產業架構,由沈飛、大連理工大學等組建的遼寧聯合航空創新研究院在陶瓷基復合材料(CMC)領域技術突破,耐溫能力更高。
沈飛、黎明航發等國企將部分非核心零部件外包民企,帶動遼寧本地配套企業形成供應鏈協同效應。
包括沈陽新松機器人也為沈飛提供航空自動化裝配線;大連華銳重工承接航發機匣精密加工等。數據顯示,遼寧新增民參軍企業居東北首位。
技術溢出方面,鞍山某路橋依托黎明航發技術支持,轉型生產航空鈦合金鍛件,成為央企技術溢出的合作典型。
資本運作層面,遼寧省產業投資基金定向投資航空航天民企,對沈陽無距科技(無人機)、大連四達高技術(航電仿真)等注資推動民企估值翻翻。沈陽無距科技推出傾轉旋翼無人機,技術對標美國,已獲農業、物流等訂單。
產業鏈下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科技園孵化企業天眼智云,提供航空發動機健康監測AI系統,客戶涵蓋中國商飛、南方航空等,營收破億。
航空航天領域的國產大飛機919零部件配套機艙門等,總體雖分布在上海,外殼,機艙內的配套,都在遼寧布局生產線,包括929也有諸多配件由遼寧制造。
遼寧科技企業配套國產919大飛機零部件生產線,同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等地優優互補。在央國企技術突破帶來產業飛速發展的場景下,航空航天產業鏈省域協同效應形成,省外企業聚集產業鏈上下游完善的遼寧投產市場意愿天然升高。
芯片半導體遼寧標簽的熱門賽道聚焦
“80人遼寧調研團”中,投資機構如君桐資本早期投了如今500億總市值的拓荊科技、和182億總市值的富創精密,兩家企業在科創板成功上市后,君桐資本獲數十倍收益退出,只專注芯片半導體賽道的君桐資本,仍緊盯遼寧的芯片半導體企業技術,尋覓投資機遇。
拓荊科技與富創精密,堪稱高端裝備集成電路領域遼寧典型,遼寧沈陽194億總市值的科創板上市公司芯源微,遼寧錦州41億總市值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神工股份,都在芯片半導體鏈條裝備與元器件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行業地位。
包括此次“80人遼寧調研團”即將調研走訪的未上市企業沈陽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內半導體晶圓切割設備,產品用于集成電路、LED芯片切割,市場訂單與核心技術均獲得多家機構認可并多輪入資,已進入擬ipo發展階段。
從事高性能熱電材料和微型控溫芯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科技企業遼寧冷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為助力5G通信等領域的國產化冷處理等領域潛藏發力,也備受國內投資機構關注。
遼寧的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產業,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以及資本市場募資、收購等能力實力等維度,漸漸通過硬科技與產業資本現實,樹立了國內國際行業權威,打出了遼寧標簽。
新能源領域,核能、氫能,氫能儲能裝備等實驗線,也都在遼寧。既保證國家安全,又有符合市場供需規律的技術、成果,引領市場前沿、產品不斷翻新,為機構投資帶來更多機遇與選擇,遼寧的產業基礎優勢無可比擬,是為投資機構此行的首要看點。
而在遼寧央國企占比相對略高的現實產業布局中,資產證券化,分拆上市可帶給遼寧部分國企效率提升和估值重構機會,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會引入戰略投資者,也是機構尋找的市場機會。
在科技端,遼寧省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省民營經濟主體超510萬戶、占比達96%以上。新興產業的布局與技術優勢。
政府端的長期資本支持意愿
遼寧省多次提出,以市場化手段提升整體運行效率,讓政府更有為、市場更有效,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積極搶占新領域新賽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大連化物所的生命科學、精細化工、催化劑技術;大連科技企業洺源科技、榕樹光學、新原動力等企業,通過技術研發實現成果轉化,將光能、風能,通過儲能變成濾氫,變成甲醇,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如智慧城市、工業軟件、氫能產業),形成了在時代應用場景下獨有的新質生產力發展遼寧記憶。
此次舉辦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系列行動活動,遼寧自然希望投資機構將資本與產業鏈上下游可協同的資源導入遼寧,獲得國內長期資本支持,通過股權融資(如PE/VC)、產業基金,如遼寧省金控產業投資基金助力企業技術升級,產能擴張,而非短期財務投資。
同樣在產業鏈協同方面,當然希望引入龍頭企業或上下游資源,如華為賦能本地數字企業,推動本地嵌入全國乃至全球供應鏈。
在技術管理,外部創新資源嫁接,乃至幫助國企完善董事會治理、市場化激勵機制,如股權激勵等,提升整體遼寧企業的運營效率。
此次調研,將有部分地市舉行個性化活動,如初創企業路演。29日啟動大會之后,遼寧省還將組織70余家科技企業與機構面對面路演,同時還將設立常態化路演機制。
遼寧“硬科技+開放樞紐”雙輪驅動的新姿態,正吸引全國投資機構深度參與東北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