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升級讓銀發出行由“暢行”邁向“舒心”
4月1日起,國鐵集團對年滿60周歲的老年常旅客會員實施更大幅度的積分優惠,這是鐵路部門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宗旨的又一體現。
近年來,中國鐵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優化服務舉措,提升服務品質,讓旅客出行體驗更加美好。從“走得了”到“走得好”,鐵路服務的升級蝶變,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的改善,更體現在對老年“銀發群體”的人文關懷,各大車站開設“愛心通道”,為老年旅客提供優先安檢、驗證服務,并設置無障礙衛生間、自動升降電梯等設施,為行動不便的老年旅客乘車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彰顯了濃濃的為民情懷。
為做好對“銀發”群體的出行照顧,位于東北的沈陽鐵路推出的“盛京緣”服務品牌,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融入到了旅客出行的每一個細節。在沈陽站、沈陽北站等大型客運站,隨處可見身披“盛京緣”綬帶的青年志愿者,他們幫助老年、殘障旅客、提供引導咨詢,讓旅客感受到家的溫暖。沈鐵還推出了“互聯網+”智慧出行服務,旅客可以通過手機APP實現購票、候車、乘車等全流程服務,極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
鐵路部門的生動實踐,猶如一扇觀察中國鐵路服務民生的窗口,既映照出"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永恒底色,也折射出新時代公共服務升級的創新亮色。在速度與溫度的天平上,中國鐵路始終以民生砝碼校準發展重心——當2元"慢火車"與350公里高鐵并行不輟,當智能服務與人工窗口相得益彰,這種多元供給的智慧,正是對“發展為了誰”的生動回答。
從遼東山區到雪域高原,從東北老工業基地到粵港澳大灣區,中國鐵路的民生答卷始終在接續書寫。當看到車站"銀發通道"縮短的不僅是排隊距離,更是代際間的數字鴻溝;當發現內燃機車破冰除雪時迸發的不僅是機械動能,更是守護萬家團圓的信念動能,我們便能讀懂:呼嘯的車輪聲里,既有大國重器的硬核實力,更飽含著"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治理溫度。這種速度與溫度的雙向奔赴,正是中國式現代化最動人的敘事篇章。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讓銀發群體由“暢行”到“舒心”的跨越。鐵路服務的升級蝶變,是國鐵企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相信隨著鐵路服務的不斷優化升級,人民群眾的出行體驗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