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服務溫暖旅途,銀發專列彰顯“鐵”擔當
近日,一趟滿載840名老年游客的Y461次列車從大連出發,跨越南北八省,串聯起港珠澳大橋的壯美與桂林山水的靈秀。開行銀發專列,承載著老年群體對詩與遠方的向往,彰顯出新時代公共服務應有的溫度與擔當。
服務理念的轉變始于對老年群體的關注。過去,鐵路運輸更多聚焦于效率與速度,而銀發專列的出現,標志著服務重心開始向人文關懷傾斜。從設置綠色通道、配備隨車醫護人員到制作大字版講解資料,這些看似細微的調整實則是服務理念的改變。當老年游客不用再為出行臺階犯愁,不必擔心醫療應急保障,甚至還能在旅途中參與文娛活動,這樣的服務已超越基礎運輸功能,成為提升老年生活品質的重要支撐。鐵路部門用“適老化”改造的誠意,詮釋了公共服務應讓每個群體都能平等享受旅途的美好。
精準把握市場需求,更能彰顯國企的社會價值。目前,國鐵沈陽局已累計開行341列銀發專列,輻射國內外40余個城市,累計接待游客10.9萬人(次)。這組數字背后,是鐵路部門對老齡化社會的積極回應。在銀發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將旅游專列與老年群體深度對接,既激活了交通網絡的存量資源,又帶動了沿線文旅消費。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鐵路+旅游”的融合創新,搭建起區域經濟聯動的橋梁。當北方的老年游客南下粵港澳體驗灣區文化,南方的旅游資源由此獲得增量客源,鐵路線逐漸成為銀發經濟資源流動的重要紐帶。
服務創新帶來的社會效益超越經濟范疇。銀發專列依托導游講解、文娛活動等特色服務,豐富老年群體的生活方式。當退休老人結伴乘坐專列,在旅途中收獲知識、友誼與歡樂,這種體驗已超越簡單的觀光旅游,成為充實精神文化生活的有效載體。沈陽鐵路與地方文旅部門深化合作,開發“雪國專列”“阿爾山號”等特色產品,將交通服務延伸為文化傳播的紐帶。一趟趟銀發專列穿梭于祖國山河之間,既讓老年人見證了國家發展的日新月異,也讓地域文化在流動中煥發新的活力。
銀發專列穿越山河,彰顯民生溫度,映照鐵路擔當。鐵路部門以精準需求把握和精細化服務,將“適老化”關懷融入旅途細節,溫暖了“夕陽紅”的旅程,讓詩與遠方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