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鐵路風景】山海關下的配電“娘子軍”
“曉穎,你看這個秦沈母互3U0顯示有些異常,得仔細排查一下。”“好的楠姐,我和紫茹這就去排查低壓熔絲狀況。”3月4日9時30分,在錦州供電段山海關電力車間的變電所內,變配電工區工長李楠正專注地查看電腦上各項數據顯示情況,與班組的兩名女職工一番討論后,迅速行動起來。她帶領的變配電工區是一支由5名女性職工組成的團隊,多年來,她們駐守在山海關下,以細膩、堅韌和專業,守護著入關通道的供電安全,成為一道獨特而溫暖的風景線。
工區日常不僅要時刻保證山海關變電所110KV和10KV電力設備的穩定運行,確保秦沈線和沈山線83.668km架空線路、77.007km電纜線路、山海關展區內55座箱變及45座變壓器臺等重要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還需要配合完成各線路的停送電倒閘作業等。電力系統運行原理復雜,設備安全標準嚴苛,山海關地區站場、線路供電線路繁復,操作上更是容不得半點馬虎。“密密麻麻的線路和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按鈕,還有各種復雜的操作流程,我第一次接觸的時候,真的腦袋都要炸了,差點兒打了退堂鼓,多虧有工長楠姐和大家的幫助。”配電值班員趙菲回想起8年前自己初到這個崗位時的場景,迷茫和無措的感覺還歷歷在目。
大家口中的楠姐就是工區的工長李楠,今年41歲,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管理水平,她都是工區的“主心骨”。從事過多個鐵路崗位的她,對姐妹們的困惑感同身受,更深知變配電安全在整個供電系統中的重要性。為了讓大家熟練掌握專業技能,她自創了“白加黑”學習模式。她將工區人員按專業情況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有針對性制定分別業務學習和實踐計劃。白天,她讓年輕職工跟著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現場實操,從最基礎的設備巡檢、參數記錄學起,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夜班里,她組織大家利用工余時間在值班室挑燈夜讀專業書籍,翻看設備圖紙,互相討論疑難問題和應急手段。每一次發生設備異常或跳閘后,李楠便會立即帶領大家開展學習,認真分析每一個問題的原因及跳閘后應急處理上的不足,同時也在日常中帶領大家開展自檢自修和應急演練,提升班組的整體業務能力。她常說:“知己知彼,才能從容應對突然情況。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記給自己充電。”通過細致的工作精神和事事不放過的韌勁,班組的姑娘們相繼從電力“小白”成長為配電業務的能手骨干,先后榮獲集團公司“技術能手”“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女職工”以及段“先進生產者”等多項榮譽,班組多次榮獲段“先進班組”稱號。
在工作中,她們是堅守一線的戰士,在生活中她們也面臨著諸多不易。配電值班員趙菲的丈夫是一名現役軍人,常年不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的重任幾乎都落在了她一個人肩上,即使孩子生病發燒,她也堅守崗位,從不抱怨。經常有人勸她以軍屬的身份找找領導換一個更加輕松的崗位,可她卻說:“單位培養一個成熟的配電值班員不容易,我必須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守護好入關通道的供電安全,和我的愛人一樣的光榮。”配電值班員常紫茹的丈夫是車間的一名電力工長,同為鐵路電力人,兩人很少能在一起好好吃頓飯、聊聊天,交談時兩人的共同話題總是離不開工作。但他們相互理解,技術業務上學習切磋,工作配合愈發默契,早已是車間的一段佳話。
變配電運行值守工作是平淡的,日復一日的堅守,看似細微末節的工作卻需要足夠的耐心與強大的業務和應變能力。駐守在山海關下的配電“娘子軍”,正是在這樣平凡的崗位上積累和成長,才能保障這電力脈絡強壯有力地跳動。她們是最颯爽的供電安全保衛者,亦以細致、耐心、貼心為工作和生活帶來陽光,散發著從容溫婉的獨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