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南京、江陰相繼發布疫情通報,兩名染疫人員均系長江引航中心工作人員。作為要經常登上外輪工作的引航員,一時之間引發大家好奇:引航員是做什么的?他們的工作有怎樣的特點?
船舶是流動的國土,為了維護國家主權,保障水上生命財產安全,外籍船舶進出我國港口或在港內航行、移泊、靠離港外系泊點等,必須申請引航。對港航企業來說,船舶引航是整個物流鏈的第一環和最后一環,引航員的使命就是保障船舶進出港、特殊水域航行、靠離泊操縱的安全。
作為外籍船舶接觸到的第一個行使國家主權且能提供高質量技術服務的中國人,每一位引航員都承擔著“把世界引進中國,把中國引向世界”的職責。引航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代表著中國形象,體現著國家海運發展綜合水平,使命崇高,責任重大,被譽為“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
2021年12月15日深夜,泉州港引航站接到救援信息:韓國籍船“CH BELLA”輪船員不慎被嚴重燒傷,急需進港靠泊及時醫治,而引航站實行集中封閉管理模式,引航員工作量為疫情前的三至四倍。此時,剛完成任務的齊冬林主動請纓,引領該輪安全靠泊,最終,傷員脫離生命危險。齊冬林返回駐地已是清晨6點,過去25小時,他工作了21小時,醫護防護服換了五套,天邊泛起了魚肚白……
2021年6月7日,巴拿馬籍散貨船“漢拿山”輪靠泊北海石步嶺港區后檢出船員核酸陽性,應防控要求,該輪12日離港返航。北海引航站方衛平聽到消息后主動要求引領離港,他頂著大風登輪,克服惡劣海況,成功完成離泊引航作業。出于疫情防控考慮,接送方無法提供引航員下船協助,且要求引航員不進入拖輪艙室。拖輪在大風浪中劇烈搖晃,室外甲板嚴重上浪,方衛平經受了近兩個小時的風浪洗禮后才返回到碼頭…
2021年8月,巴拿馬籍“白鷺”輪在廣西鐵山港錨地等待進港,該輪船上有船員16名,7名船員新冠核酸檢測呈陽性,其中,中國籍船員4人、緬甸籍船員3人。北海市政府決定對船員實施救治,北海引航站派出魯長成執行引航作業。為做好疫情防控,魯長成全副武裝,最大限度減小被感染的幾率,整個引航過程中不顧烈日炙烤,全程站在駕駛臺右翼甲板,在室外甲板溫度超過45度的環境下指揮船舶進港靠泊,期間不飲水不如廁,經過數個小時的精心引領,“白鷺”輪安全靠泊。緊接著,魯長成按規定完成消殺,乘坐負壓專用車輛轉運到定點酒店隔離……
2021年6月29日,欽州引航站接到印度尼西亞籍“福運”輪靠泊申請。此前,曾有確診船員近期到“福運”輪上工作,如果繼續引航,存在感染的風險。在知悉調度正為 “福運”輪靠泊計劃排班犯難時,覃政凡主動申請引領 “福運”輪進港靠泊,結束引航時,覃政凡全身濕透,衣服擠出了水……
為生命引航,護船舶平安,齊冬林、方衛平、魯長成、覃政凡是我國引航員的縮影,在他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我們不曾聽聞的名字奮戰在水上交通疫情防控與安全生產的第一線。
為降低感染風險,引航員須全身防護、原則上不在船上就餐,且盡量避免在船上如廁、休息。據統計,引航距離最長的長江引航員每次引航平均在船時間約9.6小時。在長時間引航和夏季高溫高濕的條件下,他們容易出現身體脫水、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秋冬季來臨時,還可能出現低溫凍傷等問題。
為站好“水上國門”防線第一崗,引航員在海關未檢疫的情況下登輪引航,工作難度持續增加。目前,各引航機構實行“14天一線引航+7天定點隔離+7天居家健康監測”的閉環管理,專班人員每48小時進行一次例行核酸檢測。該模式下,人員輪轉速度減緩,專班引航員不得不實行對班工作,平均每班一半人員用于引航一線,一半人員處于集中隔離或居家健康監測狀態,工作也極為辛苦。
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疫情沖擊,我國46家引航機構、2400余名引航員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高效、供應鏈上下游暢通、外貿易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